大型网站的基本需求是什么?
大型网站的 12 项基础需求总览
维度 | 关键要素 | 核心关注点 |
---|---|---|
01 性能 | 高并发处理、低延迟响应 | 负载均衡、异步队列、CDN、HTTP/2/3 |
02 可扩展性 | 横向/纵向扩容、弹性伸缩 | 微服务拆分、容器编排、无状态服务 |
03 高可用 | 容灾与冗余、故障自愈 | 多活部署、自动化故障转移、灰度发布 |
04 安全 | 数据安全、业务安全、基础设施安全 | HTTPS 全站覆盖、WAF、DDoS 防护、合规加密 |
05 数据管理 | 存储、备份、治理、实时性 | 分布式数据库、冷热分层、CDC、数据血缘 |
06 运维监控 | 可观测性、预警、自动化 | 三件套(Metrics / Logs / Tracing)、AIOps、自愈脚本 |
07 开发效率 | 版本控制、CI/CD、规范化 | GitFlow、流水线、代码评审、统一编码规范 |
08 可维护性 | 模块化、文档化、低耦合 | API 网关、接口契约、自动化测试覆盖 |
09 用户体验 | UI/UX、一致性、可访问性 | Core Web Vitals、响应式、无障碍设计 |
10 内容与搜索 | SEO、权限、缓存策略 | 结构化数据、Sitemap、细粒度 ACL |
11 合规与隐私 | 法规遵循、数据主权 | GDPR、CCPA、数据分区、审计日志 |
12 成本控制 | 资源优化、预算可视化 | FinOps、分层存储、按量计费监控 |
拆解说明
性能与可扩展性:
在秒级波峰波谷场景(如双 11、直播秒杀)下,系统必须通过弹性伸缩保持 < 200 ms 的 TTFB。
微服务化+容器编排(Kubernetes)可将部署粒度下探到单功能,结合 Service Mesh 进行流量治理。
高可用:
关键组件至少 3 副本,跨可用区部署。
读写分离、异地多活,配合自动化旁路切换;灰度+金丝雀发布降低升级风险。
安全:
“纵深防御”三层:边界、应用、数据。
零信任网络、漏洞扫描、SCA(软件成分分析)与常态化渗透测试并行。
数据管理:
OLTP 与 OLAP 分离,HTAP 或数据湖架构满足实时与离线共存需求。
实时备份 + 定期演练,确保 RPO=0/RTO<15 min。
运维监控与可观测性:
统一指标平台(Prometheus + Grafana)+ 分布式追踪(OpenTelemetry),做到链路 100% 采样。
AIOps 结合异常检测模型,分钟级定位故障根因。
开发效率与可维护性:
CI/CD 全链路流水线:代码→扫描→构建→测试→部署。
自动化回滚策略:版本差异回滚 + 数据回档脚本双保险。
用户体验与内容:
前端微模块化(Micro-Frontend),首屏惰性加载,小于 100 KB 的关键资源 Inline。
Schema.org、Open Graph、JSON-LD 丰富搜索片段;缓存层分级(浏览器→CDN Edge→源站)。
合规与成本:
数据最小化存储原则,敏感字段使用分层脱敏策略。
FinOps 平台实时展示资源消耗曲线,预测高峰预算并作预留实例策略。
小结
大型网站 =“高并发 + 高可用 + 高安全” 三角支点
环绕其外的是运维效率、开发协同、数据洞察与合规治理四大护环。
只有同时满足 12 项基础需求,系统才能在流量激增、业务演进和规则收紧的多重压力下保持稳定、可持续增长。